2014年9月,经学校推荐,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近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设施农业技术,实地考察了多个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收获颇丰。
一. 学生
无论是以什么身份来学习,坐在教室里就是一名学生。重新回到教室,重新做一回学生,这种感觉又特别又幸福。有三个月的大学生活,能静下心来学习,自己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所以,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好学生。
好学生应该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笔记,不随便误课;好学生要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动手做好每一个实训;好学生要完成好每一个实习总结、认真撰写学术论文、讲好教学演练。可以自豪的讲,自己就是按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近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中,自己没误过一节课,写下了两本课堂笔记,尊敬每一位教师、电教人员和宿舍服务人员,与同学们和谐相处,认真完成每一次实验,并在实验成绩中名列第一,撰写了学术论文,并获得优秀论文证书,讲好教学演练,受到导师的一致好评。
二. 学习
我有幸听了多位导师的讲座,记住了他们重要的一句话。陈遇春老师在讲授《职业教育发展与政策演进》时说了一句值得我们思考的话: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几乎没有市长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业教育重要的人也很少把孩子送到职校上学;张红老师在讲授《职业教育教学法》时说了一句有趣的话: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而职业教育就是要同时办这两件事;徐炎老师在讲授《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时提到一个15名现象,就是说全班如果有60名学生,将来到社会上最有出息的不是前几名,也不是最后几名,而是中上部15名最有成就;邓谨老师在讲授《以德治学,德艺双馨》认为,如果没有人性和德性,知性越高,对社会危害越大;周婷老师在讲授《关注教师心理压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解释压力,压力如琴弦,没有压力不会产生音乐,但如果绷得太紧,就会断掉;张磊老师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时认为,中国传统文要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系统的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后,我们学习了李建明老师的《设施环境工程学》、丁明老师的《设施栽培学》、胡晓辉老师的《植物工厂的前景》和《无土栽培技术》、陈红武老师的《休闲农业》、张朝红老师的《设施果树栽培学》、辛亚平老师的《设施养殖》、杜灵娟老师的《花卉栽培学》、张勇老师的《现代温室建筑与结构》等理论知识,同时还在实验室进行了“营养液的配制技术”、“常见固体基础物理性状的测定”、“无土育苗”、“黄瓜嫁接技术”、“芽苗菜种植”、“插花艺术”的实验课,以及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秦宝牧业”、“礼泉县袁家村”、“新天地”和多个农业企业和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学习。
三. 娱乐
学习之外的娱乐休闲生活也很是惬意,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课余娱乐器材和场所,而且比较幸运的是这期培训的住宿、学习、娱乐主要集中在一座楼上,我们住在四楼,理论课教室和棋牌室就在三楼,五楼有乒乓球室,课外之余可以到棋牌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进行锻炼。学校还为我们提供了与在校学生一样的校园一卡通,凭卡可以就餐、图书馆学习、校内购物、乘车、购物等,生活条件非常便利。双休日期间还组织全班同学到附近西农的休闲农业实习景点的农家乐聚餐,饭菜颇具陕西地方特色,价格也十分实惠,村里整洁干净,风景怡人,吸引了不少外来的游人。
四. 同学
参加培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我们在共同学习的近三个月时间,渡过了紧张愉快的学习生活,也建立了同学友谊。印象最深的是甘肃平凉的一位崔同学,他在班中年纪最大,被推选担任班长,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工作认真负责得有点“一根筋”,也正是这种“一根筋”的执着和认真把我们设施班的学习和生活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达到完美。其实,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执着认真的态度是做好一切的前提,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能多一些认真多一些执着,我相信,就没有办不好的事,世事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五. 进步
学习而后进步,这是正常不过的事。今天,我把自己的培训经历与感悟与大家分享,也真心想与大家一起进步。
六. 思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和“211”大学,国家每年对学校的投资力度很大,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导师们也感慨,学校的楼房越盖越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比起过去,招生数量和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毕业生就业情况也远不如以前,他们开玩笑说,每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招生和申请科研项目,这样才能保证收入的提高。这些情况和我们学校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于是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农业人才供大于求,还是我们农业类院校培养出的人才适应不了农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