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上午,毋青松副市长在市农委尤天栓主任的陪同下,于百忙之中冒着严寒来到我校就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和“山西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情况进行调研,毋副市长和尤主任参观了我校园林花卉实训基地,考察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张明校长、夏双秀副校长、梁巧兰副书记、马根全副校长、吴洪副校长、工会主席李晋萍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调研会。
张明校长首先对两位领导来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从学校基本情况、办学主要成绩、办学存在困难以及对策和思路四个方面作了全面的汇报。他说,学校发展几十年来,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陷入发展的低谷。尤其是2007年停招大专生以来,学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源数量迅速下降,办学资金严重短缺,学校整体改革发展步履维艰。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在困境中求生存,逆境中谋发展,改革办学思路,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方向,开展送教下乡,招收坚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青壮年农民接受正规的、独具特色的中专学历教育,把学校办到农民家门口、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既使学校走出了办学难、招生难的困境,也探索出了一条“农字头”学校发展的新路子,2009年我校在校生人数5400余人,达到了办学以来的最高水平,送教下乡工作做到了让上级部门、当地政府、承办学校、任课教师、在职农民“五满意”的效果。学校注重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办学方针,一方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有朝气、有能力、高效廉洁的中层干部队伍,造就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支有爱心的、有责任心的、管理水平高的班主任队伍;另一方面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制定了一整套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管理工作局面。2010年,校领导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积极寻求政策支撑,得到省教育厅、农业厅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筹建“山西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已配合上级领导部门制定了学院筹建实施方案,完成了学院全景规划,启动了教工住宅楼项目,并制订了招商引资办法,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毋青松副市长认真听取了汇报,对我校领导班子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我校几十年来在“夹缝中生存,曲折中发展”,克服了许多困难,“探索改革新路、培养实用人才”,为太原市乃至我省的农业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谈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时,毋青松副市长认为学校要发展,关键要走出去,要充分借助外力,要与市场互动和产教研相结合,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办出特色。强调要同时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即师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坚持开门办学特色,大力推进送教下乡,借太原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契机,将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培养农业实用人才,为将太原市建成“青山绿水之城、蓝天白云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作出贡献。
毋青松副市长非常重视“山西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仔细询问了学院筹建的情况,指出在筹建学院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班子不散。校领导班子要保持良好心态,分工不分心,做好当前工作;二是思想不乱。保持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稳定,按计划做好教学和学习;三是工作不断。继续做好当前的本职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四是制度健全。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治校;五是安全发展。发展需要安全,安全了才能发展。
毋青松副市长勉励大家要讲团结、讲风格、凝心聚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要全力以赴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为农业经济生产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他表态要为学校的发展开绿灯,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市农委尤天栓主任对毋青松副市长能来到我校和大家畅谈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示感谢,要求大家要认真落实毋副市长讲话,统一思想,全面推进学校的工作。他以“困难多、成效有、干劲足、前景好”12个字概括了学校的发展和现状。他认为,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但“三农”问题依然越来越突出,许多农业项目难以推广,关键就在缺乏农业人才。“农字头”学校的教育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大家眼光要放长远,将学校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实用性农业科技人才。尤主任对我校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作了指导,他指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抓住筹建“山西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好机会,提高办学层次,实现学校跨越发展;二要继续推进送教下乡工作,突出为“三农”服务的办学特色;三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加强学校专业建设,要办出特色。要大力发展园林园艺专业,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专业,积极筹划畜牧专业建设,加大农村急需的农经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太原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做出贡献。他强调,学校领导班子要团结起来,按部就班的把当前的工作做好,全力以赴的推进学院筹建工作,在发展中解决困难。